撰文者:三軍總醫院血友病中心 李舒慬個管師
臨床上常面對新確診的血友病患者,尤其昰新生兒及幼小的學齡前孩童,常面臨到因疾病發生自發性及受傷後的出血症狀時,往往需臨時或常規每週注射凝血因子,往往家長們因看到自己的孩子需長期注射藥品,而感到身體及心靈上揹負著許多不捨、難過、自責與壓力等因素。
這時臨床端的醫護人員更需給予家屬更大的鼓勵及支持系統,並協助後續的照顧,尤其昰面對疾病上的衛教及藥品注射方式教導更為重要,通常為下列幾個重點:
1. 如何判定是否有自發性或受傷後關節、肌肉出血需注射凝血因子:
血友病出血通常分為自發性出血及受傷後出血兩大種類,通常自發性出血最常發生在重度血友病患者最為常見及發生,自發性出血最常發生在肢體關節腔裡,其次是肌肉腫脹出血。受傷後出血通常最常發生在外力撞擊導致鈍、挫傷引發肌肉腫脹或關節腔出血等問題。
當病患主訴突感身體上某個部位疼痛不適時,我們需先判定病患身上不適部位外觀有無紅、腫、熱、痛情形,若病患肢體外觀上有明顯腫脹及皮膚外關明顯溫熱情形,此時需建議注射凝血因子來緩解及控制出血情況,並且協助出血肢體患側冰敷及抬高,後續觀察及追蹤。
2. 發生肢體關節出血時要如何處置:
Replacement(補充):關節出血當下,立即注射凝血因子,已緩解及控制出血症狀。
Ice(冰敷):患側肢體予以固定及冰敷。
Compression(加壓): 患側肢體予以使用彈性繃帶加壓固定並且觀察。
Elevation(抬高): 患側肢體予以抬高,並且注意末梢血液循環狀況。
Support(給予支持):當病患肢體發生出血時,有時心理上會因出血疼痛不適情形感到不安及焦慮,可予以安撫、給予鼓勵、陪伴支持,已減輕病患交濾不適感。
3. 居家注射學習時需注意哪些重點:
- 首先要先了解自己是使用什麼類型的藥品,以便更加了解後續如何教導藥品配製方式。
- 注射藥品消毒方式,尤其昰藥瓶瓶口處需注意無菌技術消毒。
- 教導注射藥品前應如何找尋血管及止血帶如何使用。
- 針對初學者學習自我注射時,教導找尋血管時建議應找尋血管管徑較為粗大、直、長的血管且彈性好的血管最為理想,這樣自我注射的命中率高也能增加學習者的自信心。
- 在施行注射時,皮膚消毒方式需遵守無菌技術及確實施行完整的皮膚消毒。
- 教導注射藥品完後,應如何拔針及注射針孔處如何加壓傷口及觀察。
- 注射完後的醫療廢棄物ex:注射針頭、針筒、消毒用品等,應妥善包裝好及使用尖銳物品收集盒妥善管理及放置醫療廢棄物。
4. 教導病患或家屬學習居家注射時需有哪些準備:
- 敢拿取注射針相關器具成為施打者,並且看到血不會感到害怕及畏懼、卻步的學習者。
- 若是孩童為藥品注射者,建議需要多一位家屬陪同在旁協助施打者施行注射時相關協助,以便能讓注射藥物過程中能夠更加順利。
- 當孩童因打針時出現害怕及哭鬧時,應在注射前予以安撫情緒。
5. 什麼時機可以開始學習自我注射:
- 會由臨床端護理師或醫師評估病患的血管狀況而定,在與病患或家屬討論是否進一步約學習時間至中心來學習自我注射並進行教導。
- 學習自我注射前中心護理師會與病患或家屬採1對1的教學方式,並且使用中心的(假手臂)及注射用品教材示範教學,後續會依病患或家屬的學習狀況來回覆示教,以了解病患及家屬的學習狀況及注射相關流程熟悉度。
- 若病患及家屬學習狀況穩定後,臨床端會依病患回診的時間安排直接注射藥品的方式,實際回覆示教注射藥品給護理師查核,以能更加了解病患或家屬在注射過程中的實際狀況,並給予適當建議。
- 鼓勵病患或家屬以輕鬆、愉悅的心情來學習自我注射,這樣學習注射成功命中率才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