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誠星物理治療所 陳淵琪院長
物理治療包含:儀器治療、徒手治療、運動治療三大項目,其治療原則與目標有以下幾點:不造成出血為第一優先、盡早消除血腫、讓關節受限減到最低、達到最佳關節活動度、保持活動功能及生活能力、並且協助病友達到個人活動或生活目標。
介入的時機則根據病程的不同以及血友在人生的階段性目標不同而有所不同,先介紹以病程來看介入的時機與目標,簡單可分為出血期、恢復期、慢性期。
*出血期:
出血急性期至血腫亞急性期,此階段需要觀測出血狀況並配合醫師施打凝血因子療程的階段,物理治療介入目標:優先配合止血、第二是消除血腫及減輕疼痛是最主要的目標。可能會使用的方式為保護、冰敷、抬高出血處肢體、增加循環的早期活動、消腫相關的徒手療法或肌內效貼布等。
*恢復期:
此時出血已控制、血腫也大致消除,是恢復關節活動度與肌力的最好時機。物理治療的目標與介入包括:增加關節活動度的徒手療法,運動治療:根據個案狀況執行漸進性的肌力訓練、功能訓練等。目標是恢復個人出血前的關節與肌肉狀態甚至比出血前更優化。
*慢性期:
非出血的階段,但因曾經發生過出血的關節肌肉有所受限或症狀,此時的物理治療介入為:加強關節活動度、提升肌肉等軟組織彈性的徒手療法,配合積極的運動治療:盡可能提升個案的肌力與活動的功能。並且要適時評估整體的姿勢是否有因為受限關節而導致的代償狀況,例如因為右膝長年腫脹伸不直而導致腰椎的姿勢不良、步態不佳、進而產生腰部痠痛等症狀。如果有需要也必須進行輔具使用建議,如護膝、坐墊、拐杖等等。
若由人生的階段性考量來設定目標,在2010年的相關文獻統計各年齡層的血友,發現不同階段血友們在意的狀態不同,也可以提供作為物理治療目標設定的參考,列舉如下。
*0-7歲:血友最在意家庭支持,物理治療重點則在於幼童的動作發展。
*8-12歲:在意外觀與周邊支持,物理治療放在急性期處置、盡力減輕血腫或出血後的變形,若就學環境需要輔具或評估介入,也可以適當的給予建議。
*13歲至成年:此時最在意外觀、人際關係及未來感。物理治療除急性期儘速介入減少外觀變形外,此時也是血友參與同儕活動的最高峰,根據個別的運動目標物理治療可以協助訓練及傷害的預防與處置,讓個案能在安全的狀況下參與同儕活動。
*成年期至中老年期:此時最在意生理狀況、生活功能、疼痛控制並且可能面臨手術。物理治療介入重點在:疼痛控制、改善關節健康、輔具介入及術前術後的介入,讓個案生活品質提升。
物理治療是大家一輩子的好朋友,只有與疼痛、行動力相關的狀況,都可以藉由物理治療達到預防或改善,並且為安全、非侵入性的方式,如果正在進行其他療程也可以做良好的搭配。因此建議每位病友都可以找到有經驗並且能夠長期配合的物理治療師,能夠長期的追蹤與介入,必定對於生活品質或是一大助益。